【成語】: 素不相識 素的成語、識的成語接龍
【拼音】: sù bù xiāng shí
【解釋】: 素:平素,向來。向來不認識。
【出處】: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四折:“我與你素不相識,一旦為你寄書,因而戲言,豈意遂為眷屬!
【舉例造句】: 船兒只管乘風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識的他鄉。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八》?
【拼音代碼】: sbxs
【近義詞】: 素昧平生
【反義詞】: 一見如故
【歇后語】: 云南的老虎,蒙古的駱駝
【燈謎】: 熟肉;白生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于人
【英文】: did not know somebody before
【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人陸遜的弟弟陸瑁性情豪爽,心地善良,同郡的徐厚和他一樣為人耿直,雖與他素不相識,但非常仰慕他的為人,臨終時留下遺書,把兒女托付給陸瑁。陸瑁待他們如同自己的親骨肉,讓他們受良好的教育
字典查詢: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素 不 相 識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