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三足鼎立 三的成語、立的成語接龍
【拼音】: sān zú dǐng lì
【解釋】: 象鼎的三只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叁分天下,鼎足而居。”
【舉例造句】: 近者流之衰末,三足鼎立。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拼音代碼】: szdl
【近義詞】: 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反義詞】: 不打自敗
【歇后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英文】:
【故事】: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于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字典查詢: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三 足 鼎 立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