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流汗浹背 流的成語、背的成語接龍
【拼音】: liú hàn jiā bèi
【解釋】: ①形容出汗多,濕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慚愧不安之極。
【出處】: 宋·無名氏《青瑣后集》:“每延英奏對,雖嚴冬盛寒亦流汗浹背。”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桂員外]猛然驚醒,流汗浹背,乃是一夢,身子卻在寓所,天已大明了。”
【舉例造句】: 圣公藉新市之兵,盆子憑赤眉之眾,其烏合同也。圣公稱尊,流汗浹背;盆子建號,宛縮欲啼,其負乘同也。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一》
【拼音代碼】: lhjb
【近義詞】: 汗流浹背
【反義詞】:
【歇后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滿身大汗
【英文】: One's whole body is dripping with sweat.
【故事】:
字典查詢: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流 汗 浹 背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