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緩兵之計 緩的成語、計的成語接龍
【拼音】: huǎn bīng zhī jì
【解釋】: 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指拖延時間,然后再想辦法。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
【舉例造句】: 話大決意要殺陶三,監生恐鬧出事來,原為緩兵之計。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十二回?
【拼音代碼】: hbzj
【近義詞】: 權宜之計
【反義詞】: 速戰速決、兵貴神速
【歇后語】: 諸葛亮彈琴
【燈謎】: 暫停
【用法】: 作主語、賓語;指拖延時間,然后再想辦法
【英文】: stalling tactics
【故事】: 三國時期,孔明與司馬懿在祁山作戰。蜀軍消滅了魏軍大將郭淮、孫禮,占領了武都、陽平。張郃、戴陵等率軍前去救援,被孔明打敗。雙方對峙了半月。孔明見司馬懿不敢出戰,用撤軍的緩兵之計,誘使司馬懿驅兵追趕,司馬懿中計大敗
字典查詢: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緩 兵 之 計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