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奮不顧身 奮的成語、身的成語接龍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解釋】: 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出處】: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舉例造句】: 部下弟子,雖不敢謂久經訓練,有勇知方,惟大義所在,卻是奮不顧身。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十五回?
【拼音代碼】: fbgs
【近義詞】: 舍生忘死、萬死不辭
【反義詞】: 畏縮不前、貪生怕死
【歇后語】: 茅坑里打架
【燈謎】: 茅坑里打架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勇往直前
【英文】: 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s safety
【故事】: 西漢時期,李陵奉漢武帝之命率兵抗擊匈奴,由于寡不敵眾,被迫投降匈奴。朝中大臣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太史令司馬遷認為李陵肯定會奮不顧身為國解難,不到萬不得已時不會投降的,司馬遷受到酷刑,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
字典查詢: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奮 不 顧 身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