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初生之犢不畏虎 初的成語、虎的成語接龍
【拼音】: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
【解釋】: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舉例造句】: 我看你二人,也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 ★粵劇《搜書院》
【拼音代碼】: cszh
【近義詞】: 無所畏懼、初生牛犢不怕虎
【反義詞】: 膽小怕事
【歇后語】:
【燈謎】: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指年輕人
【英文】: The new-born calf fears not the tigers.
【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利用曹操與孫權的矛盾,就命關羽率軍北上,進攻襄陽與樊城。曹操派曹仁領兵出戰,被關羽的部將廖化打敗。龐德率軍指名要與關羽決戰,雙方難分勝負。關羽對部下說龐德是初生之犢不怕虎,必須用計才能制伏他
字典查詢: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初 生 之 犢 不 畏 虎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