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初出茅廬 初的成語、廬的成語接龍
【拼音】: chū chū máo lú
【解釋】: 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舉例造句】: 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廬”,我們準可以掃光他! ★魯迅《彷惶·高老夫子》?
【拼音代碼】: ccml
【近義詞】: 初露頭角、乳臭未干、初露鋒芒
【反義詞】: 老成持重、老馬識途
【歇后語】: 諸葛亮別隆中
【燈謎】: 諸葛別隆中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剛出道
【英文】: wet behind the ears
【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在河南南陽的諸葛亮作軍師。曹操派大將夏侯淳領兵十萬進軍新野,諸葛亮派關羽、張飛領兵埋伏在博望坡一帶,叫趙云、劉備引兵誘敵。夏侯淳中諸葛亮的火攻圍剿計大敗而逃,諸葛亮取得首場勝利
字典查詢: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初 出 茅 廬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