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ì zhī ruò měi
【解釋】: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也。”趙岐注:“與鄉人立,見其冠不正,望望然,慚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舉例造句】: 他一口拒絕,避之若浼。 ★夏衍《感謝德萊塞》
【拼音代碼】: bzrm
【近義詞】:
【反義詞】:
【歇后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回避
【英文】: avoid somebody like the plague
【故事】: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避 之 若 浼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