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不言而喻 不的成語、喻的成語接龍
【拼音】: bù yán ér yù
【解釋】: 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出處】: 《孟子·盡心上》:“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舉例造句】: 你想他們這朋友之樂,盡可不言而喻了。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一回
【拼音代碼】: byey
【近義詞】: 顯而易見、無庸贅述
【反義詞】: 撲朔迷離、模棱兩可
【歇后語】: 啞巴打手勢
【燈謎】: 旗語;打手勢;啞巴打手勢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很明顯
【英文】: be taken for granted
【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認為仁義禮智是君子天生的秉性,君子在得志時不妄為,在困窮失意時不自卑,他敬天知命,將仁義禮智銘記在心,并將它發揚光大,不但能將它們表現在臉上,照到背上,然后傳到四肢,四肢就不言而喻可以找到其法門了
字典查詢: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不 言 而 喻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