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àn shēn bù suí
【解釋】: 遂:通“隨”,順從。原為醫(yī)學病癥名,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zhuǎn)動。有時比喻詩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夠勻稱。
【出處】: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無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shù)中風使然!
【舉例造句】: 蔣百里在宜山的南邊路上,汽車壞了,他受了一下子涼,就有一點半身不遂的樣子。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第三十一章?
【拼音代碼】: bsbs
【近義詞】: 半身不攝
【反義詞】: 身強體壯、八面玲瓏、生龍活虎
【歇后語】:
【燈謎】: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患病,半身癱瘓
【英文】: hemiplegia 【故事】: 字典查詢:半身不遂 ◆更多內(nèi)容: 可查看含有 半 身 不 遂 的成語。
【故事】:
◆更多內(nèi)容: 可查看含有 半 身 不 遂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