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再和二首(來詩言飲酒、畫竹石、草書。) 后一篇:再用前韻
武昌西山(并敘)
嘉祐中,翰林學士承旨鄧公圣求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軾謫居黃岡,與武昌相望,亦常往來溪山間。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試館職,與圣求會宿玉堂,偶話舊事。
圣求嘗作《元次山洼樽銘》刻之巖石,因為此詩,請圣求同賦,當以遺邑人,使刻之銘側(cè)。
春江淥漲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誰栽。
憶従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風駕兩腋飛崔嵬。
同游困臥九曲嶺,褰衣獨到吳王臺。
中原北望在何許,但見落日低黃埃。
歸來解劍亭前路,蒼崖半入云濤堆。
浪翁醉處今尚在,石臼杯飲無樽罍。
爾來古意誰復(fù)嗣,公有妙語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燒蒼苔。
當時相望不可見,玉堂正對金鑾開。
豈知白首同夜直,臥看椽燭高花摧。
江邊曉夢忽驚斷,銅環(huán)玉鎖鳴春雷。
山人帳空猿鶴怨,江湖水生鴻雁來。
請公作詩寄父老,往和萬壑松風哀。
【作者小傳】: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后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字典查詢:
古詩詞選讀:
更多內(nèi)容請查看【億辭網(wǎng)】。關(guān)于武昌西山(并敘)的詩意,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lián)系。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