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八詠詩 登臺望秋月 后一篇:八詠詩 歲暮愍衰草
八詠詩 會圃臨春風
臨春風。
春風起春樹。
游絲曖如網。
落花雰似霧。
先泛天淵池。
還過細柳枝。
蝶逢飛搖揚。
燕值羽參池。
揚桂旆。
動芝蓋。
開燕裾。
吹趙帶。
趙帶飛參差。
燕裾合且離。
回簪復轉黛。
顧步惜容儀。
容儀已照灼。
春風復回薄。
氛氳桃李花。
青跗含素萼。
既為風所開。
復為風所落。
搖綠蔕。
抗紫莖。
舞春雪。
雜流鶯。
曲房開兮金鋪響。
金鋪響兮妾思驚。
梧臺未陰。
淇川始碧。
迎行雨于高唐。
送歸鴻于碣石。
經洞房。
響紈素。
感幽閨。
思幃帟。
想芳園兮可以游。
念蘭翹兮漸堪摘。
拂明鏡之冬塵。
解羅衣之秋襞。
既鏗鏘以動佩。
又絪缊而流射。
始搖蕩以入閨。
終徘徊而緣隙。
鳴珠簾于繡戶。
散芳塵于綺席。
是時悵思婦。
安能久行役。
佳人不在茲。
春風為誰惜。
【作者小傳】:沈約(441-513)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齊梁文壇領袖。和謝眺等開創了“永明體”,講求聲韻格律,促成了詩歌由古體向近體的發展。有《沈隱候集》。
評述:詩文之外,工于書法,精研佛理,通曉史學,著作甚豐。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信》、《宋世文章志》以及《四聲譜》等。文學創作以詩為主,今存170余首。樂府詩47首,多內容貧乏、辭藻艷麗,部分受南朝民歌影響,感情真摯、形式活潑,頗具特色。另有少量山水詩和贈別詩,構思精巧,時見名句,藝術技巧上富有獨創性。如《別范安城》、《游沈道士館》。鐘嶸稱其藝術風格為“長于清怨”(《詩品》)。著有《四聲譜》,與謝朓等人在齊梁漢語音韻學已有相當發展的基礎上,共創“永明體”,用四聲八病之說,歸納出比較完整的詩歌聲律理論,促進了古體詩向近體詩的過渡,為五言律詩的正式形成開辟了通途,并影響到駢文。從而確立了齊梁文壇領袖的地位。《梁書·沈約傳》和《南史·沈約傳》載其詩文100卷,大部已佚。明代張溥輯有《沈隱侯集》,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有遺文8卷。
字典查詢:
古詩詞選讀:
更多內容請查看【億辭網】。關于八詠詩 會圃臨春風的詩意,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