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鵲橋仙 強村叢書用善本書室藏鈔默庵文集本 后一篇:浣溪沙 謝張魯瞻惠紙筆和來韻
水龍吟 式古堂書畫考卷十八
鴻溝定約東歸,又誰遣赤龍回指。青娥舞罷,重瞳飲泣,斷腸聲里。半壁酸風,兩淮寒月,古今興廢。眇烏江滿眼,驚濤卷雪,分明總是英雄淚。木末招招舟子,載何人斷煙流水。平沙盡處,青山數點,江東千里。長嘯風前,無人會我,登臨此意。但黃蘆古木,夕陽回照,有漁歌起。
【作者小傳】:楊載(1271~1323) 元代詩人。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徙居杭州。年四十未仕,以布衣召為國史院編修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受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
楊載當時文名頗大,與虞集、范梈、揭傒斯齊名,為“四大家”之一。文章以氣為主,趙孟頫等對他都很推重。他的詩對現實一般是歌頌的,有時也微露不滿。如《懷錢塘故人柬應中父》、《寄維揚賈侯》,都為懷才不遇者憤憤不平。另外,在他晚年感到事業無成就時,也每有嘆老嗟卑的情緒,他的《客中即事》詩說:"漸覺星星雨鬢皤,推愁不去奈愁何!客中忘卻春光度,驚見前林嫩竹多。"道出了新陳代謝的客觀情況。其詩總的基調并不消沉。楊載的一些比較好的詩作,特點是含蓄,老練而不陳腐,頗有新的意境!额}文丞相書梅堂》歌頌文天祥的高尚品德和節操,表達了由衷的景仰心情。
他的《宗陽宮望月分韻得聲字》詩,頗象唐詩,圓潤而不枯澀,風格雄健。他把典故融化在詩句中,平易通順,全詩意境空靈飄忽。他煉字造句,下過苦工夫。他自己說:"詩當取材于漢魏,而音節則以唐為宗。"
著有《楊仲弘詩》8卷,文已散失。
字典查詢:
古詩詞選讀:
更多內容請查看【億辭網】。關于水龍吟 式古堂書畫考卷十八的詩意,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