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采桑子 后一篇:采桑子
采桑子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藉殘紅,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注釋】
①群芳過后:百花凋謝。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
②狼籍: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
③春空:春去后的空虛寂寞。
【評解】
這是詞人晚年退居潁州時寫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寫了作者寄情湖山的
情懷。雖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輕快的筆墨描繪了潁州西湖的暮春景
色,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藝術(shù)境界。而詞人的安閑自適,也就在這種境界中自然地表
現(xiàn)出來。情景交融,真切動人。詞中很少修飾,特別是前后兩結(jié),純用白描,卻頗耐尋
味。
【集評】
劉永濟(jì)《詞論》:小令尤以結(jié)語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勢,于結(jié)句得之,自然有神
韻。如永叔《采桑子》前結(jié)“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后結(jié)“雙燕歸來細(xì)雨中”,神味至永,
蓋芳歇紅殘,人去春空,皆喧極歸寂之語,而此二句則至寂之境,一路說來,便覺至寂
之中,真味無窮,辭意高絕。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靜。
通篇于景中見情,文字極疏雋。風(fēng)光之好,太守之適,并可想象而知也。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西湖在宋時,極游觀之盛。此詞獨寫靜境,別有意
味。
【作者小傳】: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jìn)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他在政治與文學(xué)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lǐng)導(dǎo)者。創(chuàng)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又喜獎掖后進(jìn),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他的詞主要寫戀情游宴,傷春怨別,表現(xiàn)出深婉而清麗的風(fēng)格。詞集有《六一詞》、《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醉翁琴趣外編》。
字典查詢:
古詩詞選讀:
更多內(nèi)容請查看【億辭網(wǎng)】。關(guān)于采桑子的詩意,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lián)系。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