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周公廟廟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廟后百許步有泉依 后一篇:自清平鎮游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構一茅堂予以其所處最為深
猶恨溪堂淺,更穿修竹林。
高人不畏虎,避世已無心。
隱幾頹如病,忘言兀以喑。
茅茨追上古,冠蓋謝當今。
曉夢猿呼覺,秋懷鳥伴吟。
暫來聊解帶,屢去欲攜衾。
湖上行人絕,階前暮雪深。
應逢綠毛叟,扣戶夜抽簪。
原題: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構一茅堂予以其所處最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
【作者小傳】: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后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字典查詢:
古詩詞選讀:
更多內容請查看【億辭網】。關于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構一茅堂予以其所處最為深的詩意,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