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還都至三山望石頭城詩 后一篇:行京口至竹里詩
還都口號詩
分壤蕃帝華。
列正藹皇宮。
禮燕及年暇。
朝奏因歲通。
維舟歇金景。
結棹俟昌風。
鉦歌首寒物。
歸吹踐開冬。
陰沉煙塞合。
蕭瑟涼海空。
馳霜急歸節。
幽云慘天容。
旌鼓貫玄涂。
羽鹢被長江。
君王遲京國。
游子思鄉邦。
恩世共渝洽。
身愿兩扳逢。
勉哉河濟客。
勤爾尺波功。
【作者小傳】:鮑照(412?-466)字明遠,東海(今屬江蘇)人。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評述:創作以詩為主,今存204首。《擬行路難》18首,表現了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少部分詩描寫了邊塞戰爭和征戍生活,為唐代邊塞詩的萌芽。
藝術風格俊逸豪放,奇矯凌厲,直接繼承了建安傳統,對后世李白、岑參、高適、杜甫有較大影響。藝術形式上,大力學習和寫作樂府詩,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雜言等多種形式。五言詩講究駢儷,圓穩流利,內容豐富,感情飽滿。七言詩變逐句用韻為隔句押韻,并可自由換韻,拓廣了七言詩的創作道路。他的樂府詩突破了傳統樂府格律而極富創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語言容量大,節奏變化多,辭藻華美流暢,抒情淋漓盡致,并具有民歌特色。沈德潛曰:“明遠樂府,如五丁鑿山,開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古詩源》卷十一)。《蕪城賦》借廣陵在漢代的繁榮和今時的荒涼來抒發懷古之幽情,被視為六朝抒情小賦代表作之一。散文基本上屬于駢文。《登大雷岸與妹書》,抒情議論融合,文氣跌宕,辭藻絢麗,兼有駢散之長。作品集有南朝齊人虞炎所編10卷,明代毛戾有校本《鮑氏集》,張溥輯有《鮑參軍集》10卷,最為流行。近人黃節有《鮑參軍詩注》,今人錢仲聯有《鮑參軍集注》。
字典查詢:
古詩詞選讀:
更多內容請查看【億辭網】。關于還都口號詩的詩意,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系。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