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庖丁解牛 庖的成語、牛的成語接龍
【拼音】: páo dīng jiě niú
【解釋】: 庖丁:廚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出處】: 《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舉例造句】: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發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謂神技也。 ★清·龔自珍《明良論四》
【拼音代碼】: pdjn
【近義詞】: 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如臂使指
【反義詞】:
【歇后語】:
【燈謎】:
【用法】: 作賓語、定語;常與“游刃有余”連用
【英文】: dismember an ox as skillfully as a cook
【故事】: 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刀子在牛骨縫里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夸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了,對牛的結構完全了解
字典查詢:
◆更多內容: 可查看含有 庖 丁 解 牛 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