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識】:1.愛重賞識。
【
諳識】:1.練達。
【
八識】:1.佛教法相宗術語。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亦名六根。末那為第七...
【
八識田】:1.謂八識產生之處﹐猶言胸中﹑心田。
【
拔識】:1.提拔賞識。
【
跋識】:1.跋文﹑印記﹑題署之類。
【
拜識】:敬辭,結識:~尊顏ㄧ聞名已久,無緣~。
【
飽識】:1.充分了解。
【
保識】:1.謂署名擔保某一將被擢用者的品行。
【
被識】:1.綴在被子邊緣的絲條。古人用作識別被子上下頭的標記,故稱。
【
鄙識】:1.謙稱自己的見識。
【
辨識】:辨認;識別:~足跡 ㄧ煙雨蒙蒙,遠處景物~不清。
【
辯識】:1.通曉。
【
標識】:同〖標志〗。
【
表識】:1.亦作"表幟"。 2.標記;標幟。
【
別識】:1.辨別;識別。 2.卓識;高見。
【
博識】:學識豐富:多聞~。
【
博識多通】:博:廣博。識:學識。通:精通事理。指學識廣博,精通事理。
【
博識洽聞】:見多識廣,學識博大。
【
不識】:1.不知道,不認識。 2.西周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
【
不識不知】:沒有多少知識。舊喻民風淳樸。
【
不識大體】:大體:關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從大局考慮。
【
不識得有】:1.古方言。無,沒有。
【
不識丁】:1.不識一個字。
【
不識東家】:指不識近鄰是圣賢。
【
不識高低】:指說話或做事不知深淺、輕重。
【
不識好歹】:不知好壞。指愚蠢,缺乏識別能力。
【
不識局面】:猶不識時務。
【
不識廬山真面目】: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
【
不識馬肝】: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
【
不識面】:1.沒有見過面。
【
不識起倒】:指不知好歹;不識時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