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征七辟】: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舉布衣之士授以官職。形容朝...
【
三正】:1.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合稱三正。《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
【
三之日】:1.夏歷正月。
【
三支】:1.指漢末﹑三國時來華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讖﹑支亮和支謙三人。支謙受業(yè)于支亮...
【
三支比量】:1.古印度因明學(xué)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稱三支。以因﹑喻論證宗...
【
三只手】:<方>從別人身上偷東西的小偷;扒(pá)手。
【
三芝】:1.芝為菌類植物,古人以為食之可長生,故多視為瑞草。三芝所指不一。(1)指...
【
三直】:1.三個直言敢諫的官員。指明代羅洪先﹑唐順之﹑趙時春。 2.三個直言敢諫的...
【
三旨相公】:用來諷刺庸祿低能的大官。
【
三紙無驢】:形容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lǐng)。
【
三指】:1.中指。
【
三趾】:1.指三足烏。 2.指天﹑地﹑人鬼之禮。
【
三至】:1.三條原則;三項法則。 2.《戰(zhàn)國策.秦策二》:"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
【
三至之讒】:讒:讒言,壞話。形容經(jīng)反復(fù)傳播,影響惡劣的誹謗性言語。
【
三志】:1.《三國志》的省稱。《三國志》,晉陳壽記載三國魏﹑蜀﹑吳歷史的著作。
【
三制】:1.指國力的強﹑弱﹑中三種等級。 2.三篇敕命文書。
【
三制手】:1.指草制各種誥敕文書的能手。
【
三陟】:1.《詩.周南.卷耳》有"陟彼崔嵬,我馬虺隤"﹑"陟彼高岡,我馬玄黃"﹑"陟...
【
三致千金】:1.《史記.貨殖列傳》:"﹝范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
【
三致意】:1.亦作"三致志"。 2.再三表達其意。
【
三致志】:致:向?qū)Ψ奖硎荆ㄇ橐狻⒍Y節(jié)等)。志:意向。再三表達某種意愿。
【
三智五猜】:比喻用盡心思,多方猜測。
【
三忠】:1.三臣,三卿。
【
三終】:1.奏畢三章之樂,謂之"三終"。 2.唐代宴鄉(xiāng)貢士時歌《鹿鳴》之章﹐故以"三...
【
三種】:1.宋名將種世衡之子,種古﹑種諤﹑種診三兄弟的合稱。
【
三種人】:1.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跟隨林彪﹑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yán)重的...
【
三重】:1.三種隆重的禮儀。指祭祀儀式中獻用祼﹑聲用升歌﹑舞用《武宿夜》。 2.三...
【
三重門】:1.指衙門。舊時官衙有門三重,故稱。
【
三周】:1.古代親迎之禮。新郎親御婦車,車輪行三周匝,再交由御人駕御。 2.三度環(huán)...
【
三周說法】:1.佛教謂法說周﹑譬喻周﹑因緣周。
【
三洲】:1.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 2.歌曲名。
【
三洲歌】:1.樂府西曲歌名。